|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永城夫子山风景区官网

夫子山风景区,玻璃栈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夫子山采风诗词作品(之一)
新闻中心
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夫子山采风诗词作品(之一)
发布时间:2019-10-20 浏览次数:1146 返回列表

——20190928纪念孔子2570年诞辰诗词集

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

朱继彪(2)

谒夫子岩

崖名夫子石生光,千古高台犹自香。

松柏苍苍木流翠,禾田片片麦连黄。

一宗学说满华夏,万里山川皆故乡。

先圣振衣挥雨后,层峦印得尽文章。

水调歌头•芒砀夫子庙走笔

    千古老崖口,石洞倚天开。风云当日何事,伴雨逐君来?可是灵山留客,抑或天心设巧,点化此高台?又遣雷霆至,三震净尘埃。

   百世师,千秋笔,万人才。天安地泰,春来秋去问高侪。云壑松风骀荡,高庙丰神依旧,肃肃骋人怀。硕果漫山杏,一一趁时载。

周锡学(2)

参谒孔子诞辰两千五百七十周年祭典

日朗秋风爽,庙台谒祭坛。

登高瞻圣景,俯首拜先贤。

每念吾囯泰,感恩伦理还。

复兴华夏梦,尊孔更无前。

赞孔子

中华儒教第一人!伦理品学冠古今。

天下文官称鼻祖,历朝贤帝拜师尊。

纲常礼孝泽千载,仁义道德启万民。

当代神州虽盛世,自伩文化乃灵魂。

江华(4)

夫子山赋

中华名山,不可胜数,然以夫子命名者,唯有此山也;赤县名岩,星罗棋布,而曾为夫子避雨者,独存此岩也。由是观之,论名号之尊,天下名山莫过此山,世间名岩莫过此岩矣。

人或疑此山,此岩浪得虚名耶?非也!此山绵延泰岳之余脉,四周环以古木大泽。此岩峭立云间,三面比肩层林叠嶂。山瞰千里平畴,岩揽万类霜天。山路曾是夫子“去曹适宋”往返之径;岩洞当为夫子“避雨晒书”之所。古人云:“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深而何求木之长”。斯山,源于女娲炼石补天之神话;斯岩根在夫子避雨讲学之故事。

祀人文之初祖,溯文明之源头,固华夏之根脉,发国粹之滥觞。悠悠万事,有此山之大乎?有此岩之名乎?故曰:“山不在高,有史则显;岩不在深,有文则名”。斯山斯岩,实至名归也。

远观斯山,耸立于群峰之中,山涛林浪,奔涌飞驶;近谒斯岩,隐藏于古木之侧,绿草如荫,葳蕤生光。左邻,古庙当关,翠柏抱碑,钟声袅袅;右舍,菩萨迎门,宝像庄严,香火央央。游人登临绝顶,凭栏远望,二河碗蜒在侧,芒砀景色历历在目:入岩拜谒,如临绛帐,群贤侍立两侧,竹简横展字字飘香。现实与历史交汇于胸,感慨何止万端:梵音与天籁相合于耳,浩歌焉止于行。

圣人足迹所至,绛帐林立,弦歌春风吹拂,一派氤氲气象;圣地灵光普照,青山绿水,琴音化雨飘荡,百里田园风光。山塔比肩,刚柔相济:岩庙相临,蓬荜生辉。山环罗带,岩簪碧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紫云洞,高祖刘邦斩蛇聚义之;钓鱼台,太守蒋诩持竿垂钓之处。凤凰山,墓藏四神云气之图;皇姑岭,腹隐五岳石刻之像。白果树,马咬枝头分三国;静林寺,兵焚大殿现经囊。芒山书画院,馆藏《中州诗抄》;碧霞元君祠,阁陈《楞香乐章》……盛矣哉,千载龙兴地,伟矣哉,万卷诗书香。

远溯千载,流光溢彩。宋代,河南按察史徐即登,临岩高唱:“何年洞自神工凿,今日岩为夫子留”;中原儒雅秦时雍抚琴低吟:“幽岩遗圣迹,往辙昔年还”。芒山渔隐练彦吉叹此山,“至今深洞里,常有夜光浮”。隋堤酒翁吴廷尔赞此岩:“岩名从此得,地位复谁攀。”一时吟咏蜂起,唱和不绝于耳。

清朝,御史李荫岩凭吊留诗:“偶此回征袼,千秋借地灵。”知县蒋起蛟拜谒挥毫:“偶向山头留屐齿,春风吹拂到如今。”训导张公麟刊石:“山灵护洞松长列,书晒当年石自横”。教喻董起题壁:“夫子岩高芒砀乡,幸曾瞻拜到宫墙”。千载摩崖刊石,诗赋永镌于山。

近观百年,岁月峥嵘。斯山如太行纵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斯岩似延安抗大,培育出多少优秀儿郎。黑风口、鲁雨亭以身殉国救华夏;铁角山、游击队纵横山林打豺狼。人心之向背兮,独轮车铁流滚滚;民力之载覆兮,担架队人海荡荡。历史决战胜在民心,汗青留名志在国强。改革开放鼙鼓催,直挂云帆济沧海;圆梦中华号角起,挥斥方遒大纛扬。呜呼、文脉郁郁弥天地,紫气腾腾贯古今。远古昭昭,成就华夏文明,惊天地,泣鬼神;现代汤汤,创建中州名镇,看鲲鹏,翼高张。敢为人先,粮棉油产地日新月异;乘风破浪。工商贸业绩蔚为大观,雄心堪比精卫填海;旅游景区争创五A,豪气直逼夸父追日,美丽乡村名传四方。

呜呼,天下名山幽岩之所在,有表见于天下,为人心所向往者,亦有湮没而不彰,不能悉其胜概者,岂非山岩之隐现,亦系乎人欤。

观名山巍峨兮,谱写中华复兴之凯歌:

谒秀岩深邃兮,演奏赤县腾飞之乐章。

歌曰:历史潮流浩浩汤汤。四海尊孔,五州设堂。

圣迹亘古,书帷相望。幸甚至哉,歌咏素王。

游芒砀山夫子庙

云殿高崖新雨过,长亭古柏暮霞飞。

宫墙数仞春光好,独向斜阳读汉碑。

采风芒砀山

重游故地忆当年,此处风光胜似前。

微步凌波迎贵客,玉盘珠落唱佳篇。

一峰红杏胭脂点,千杆修篁青黛沾。

更喜今朝诗友会,泪飞如雨洒江天。

芒砀山探佚

山花迎面舞婆娑,石径通幽胜迹多。

塔巍巍柱霄汉.九峰郁郁翻松波。

云归尚识真龙气,风起犹闻猛士歌。

草剔苔同解惑,松把酒醉颜酡。

李金光(5)

己亥秋夫子山祭孔大典

丝带飘飘菊染黄,香烟琴韵绕山梁。

两千五百七十寿,犹有传人献玉浆。

秋游夫子山玻璃栈道

曲道原非造化功,如冰似玉半悬空。

神闲气定穿云过,潭自清清枫自红。

咏夫子崖

先师笑语雨师惊,仙指三伸仙洞成。

松沐仁风松守义,鹊聆周礼鹊通灵。

晒书台印千秋字,洗砚泉流万古情。

芒砀因何萦紫气?至今犹见烛光明。

 

洞仙歌·圣诞日登夫子山

岚轻雨霁,岭树精神焕。夫子崖头桂香漫。石阶旁,几处枫叶煽情,情如火,欲照尼山近远。    依稀车马见。木铎声中,石洞三伸震河汉。忆李蕊桃枝,喜鹊灵猴,自受教、形神俱变。绝顶处、书台沐斜阳,恰似待、千秋后人迷恋。    (注:9月28日系孔夫子诞辰日)

 

咏僖山景区(新韵

春风和煦鼓声喧,地质公园新景添。

佳日出游何处好?中原日照第一山!

屈卉(3)

七绝二首

芒砀之魂夫子山,后人瞻拜肃巾冠。

诗书礼乐千年续,桃李芬芳满杏坛。

礼经不绝绕青空,整肃衣冠瞻拜中。

千载杏坛春永驻,只缘夫子播儒风。

踏莎行.游夫子山感悟

空翠轻寒,秋阳和煦。清风相伴登高处。遥听诗乐绕长空,采薇抑抑池中舞。

夫子山前,默思悟句。而今漫漫人生路。未将初志赋桑沧,依然还把诗章谱。

李冠群(5)

题孔子避雨处

千载石崖留圣韵,万言仁说有书声。

嶙峋沐雨滴鲜翠,礼学承风传盛名。

尽奉鸿儒笺底拜,长怀道义世间行。

葱灵未减听论语,犹见先师诉絜情。

夫子山文庙观祭孔大典随笔

秋色轻笼夫子山,书香浅荡碧溪湾。

传承精典聆家训,追念先师叩庙关。

千载礼仪天下奉,万言仁说卷中还。

六经论语尚盈耳,犹听开坛云水间。

谒夫子山文庙

烟锁禅关萦妙香,青松环绕共灵光。

禔身自有渊儒气,拜客犹怀云锦章。

万世先师留达训,一篇论语救恓惶。

惟怜圣像思经典,应续遗风仁礼扬。

题孔子晒书台

露台衔语墨香萦,石捧六经犹发声。

儒学千年传圣训,光华长照后人明。

游夫子山玻璃栈道

碧水蓝天连画卷,悬冰一道跃云津。

携风迎日飞龙壁,欲去瑶台作客人。

马德俊(4)

孔子诞辰2570周年祭

绝句二首

(一)

气爽秋高玉桂风, 千人论语颂歌声。

欣逢二五七零寿, 祭拜先师万世功。

(二)

布道传经遇砀峰, 三千弟子雨风中。

丽日晒书留圣迹, 启示今人建伟功。

夫子庙柏抱碑观感

孔殿门前柏抱碑, 沧桑历尽自巍巍。

明清两遇昏官破, 抗战一遭日寇摧。

虽被后人泼墨水, 犹存先代巧钎锤。

今逢盛世重修庙, 光大儒学扬圣德。

谒夫子崖孔子雕像

夫子崖前留圣迹, 千年古树记沧桑。

敢迎风雨历劫难, 笑对硝烟赴火汤。

文化兴邦黎庶愿, 和谐追梦孝贤昌。

游人济济齐参拜, 福满神州沐瑞祥。

(3)

祭孔

时逢九月二十八,鼓乐喧声动野崖。

文庙门前香火旺,儒光灿灿照中华。

攀登玻璃栈道

栈道凌空分外险,我随游侣首攀援。

登临始尝风光宴,一扫寻常心底寒。

晒书台前

少小常临避雨岩,玩石识简两无缘。

可惜先圣摊书处,抱憾残霜染鬓间。

知悔当时不省事,更惭今日好难言。

欲将礼乐开新我,再度人生二百年。

李友先(3)

参加孔子诞辰庆典感言(新声韵)

彩纛飘飞孔庙前,鼓声震地裹香烟。

童音悦耳读论语,至圣先师训诫传。

古乐沁心人欲醉,礼仪立道澄尘寰。

国将兴盛尊师重,德典传承亿万年。

七绝  游夫子避雨处(新声韵)

石崖滴翠水清幽,悬壁镌图万代留。

夫子英姿依旧在,儒家经典传千秋。

七绝  游孔子晒书台(新声韵)

台上如山竹简眠,播撒甘露是苍天。

荡涤书页污和秽,留下清香浥宇寰。

朱杰(4)

己亥秋日夫子山祭孔大典

仙音礼乐绕山梁,敬献忠诚在庙堂。

朝拜明心学贤圣,先师万世永流芳。

夫子游天下,云遮芒砀峰。

晒书留圣迹,万世仰颜容。

秋游僖山景区

悬岩百丈因何故?红叶黄花问根由。

本是长风归隐处,斜阳云水自悠游。

秋游夫子山玻璃栈道(新韵)

练胆悬崖上,空明自往还。

君心如忘我,天地似平川。

脚踏凌云路,劈开函谷关。

逍遥挥手去,立志闯长安。

许辉

五律 拜谒孔子像有感 (新声韵)

历代尊孔圣,仁文继世传。

德侔天地内,道冠古今悬。

念念复周礼,孜孜育大贤。

山高仰异相,筑梦慰轩冕。

七绝 观石崖滴翠有感 (新声韵)

晒书台上光流,抒意儒风四季悠。

芒砀山崖胜迹,书香礼乐惠千秋。

李懂礼

雨中谒夫子崖

蒙蒙细雨烟波渺,夫子崖前客涌潮。

岩洞森森遗圣诲,甘霖润物化今朝。

游芒砀山观“大汉雄风”有感

大汉遗踪何处寻?巍巍芒砀迹犹存。

山巅赤帝端身貌,耳畔大风弦瑟音。

当道白蛇何所惧,一刀两断汉廷分。

乡间亭邑黄袍立,霸业恩承百世孙。

 

江城子·谒夫子崖

平川百里耸奇峰。沐和风,叶含青。陡壁绝崖,忐忑自心生。涧水潺潺环翠岭。山映水,绿波平。    先贤传道遇风停。雨盆倾,路难行,喜遇奇崖,避雨待天晴。泽被儒学千载颂。黎庶化,润无声。

访问量:29473 管理入口